選擇用甚麼樣的方式回應

由於工作的關係,這半年認識很多朋友,他們不斷進步、渴望學習、認真生活,著實令人欣賞,因為那也是我一直在追求的狀態,用開放的態度處理障礙與接受挑戰

《李小龍:生活的藝術家》中有這麼一段:「人與人之間千差萬別的原因並不在於我們的生命中發生了甚麼,而在於當我們面對人生中能考驗生命勇氣的重要境遇時,選擇用甚麼樣的方式做出回應。」,選擇甚麼方式是基於我們的價值觀,而價值觀的形成是基於我們想成為甚麼樣的人。有點扯遠了,這邊我們探討「選擇用甚麼樣的方式回應」。

我很喜歡的一位作者Shane Parrish藉著橋水基金創辦人Ray Dalio出版的Principles發表一篇文章,討論開放心態與封閉心態的差異,不過忠於原著我還是去看了原文書寫的內容,其實沒甚麼差別,各位可以直接看Blog的文章。有幾種方法可以分辨差異:

  1. 封閉心態的人不希望被挑戰,因為他們會認為自己是對的,必須承認我曾經是其中之一,直到逐漸學會自我反省;開放心態的人好奇為什麼會有不同意見,而不是急忙解釋或捍衛自身。
  2. 封閉心態的人發表意見而不是問問題因為聽不進其他人的意見,所以沒有問題;開放心態的人深怕無知但仍由衷提出問題,完整他們的思想比無知更重要。
  3. 封閉心態的人渴望被理解而不是理解他人,你被理解與同意你是兩件事,很多人會搞混;開放心態的人透過別人的眼睛看事情,學習透過你的角度去理解。
  4. 封閉心態的人會說:「我可能是錯的…但這是我的意見」,過往經驗告訴我第一句話是在敷衍,第二句才是他們要強調的,給意見永遠比問問題簡單;開放心態的人適時發言與提問,其實我沒有理解這邊與前面對比的關係,而且書上也沒多做解釋。
  5. 封閉心態的人阻止別人發言或是急於爭辯,很容易想像的畫面;開放心態的人認為傾聽比發言更有趣,其實這是一種禮貌,我們都應該要有,甚至認真聆聽。
  6. 封閉心態的人會排斥新想法,任何新想法在他們心中都是擁擠的;開放心態的人對於新想法依然保持思考能力,對我來說比較困難,因為我得夠聰明或有智慧去比較想法間的差異。
  7. 封閉心態的人缺乏謙卑,人們總是能夠輕易察覺謙卑是否存在;開放心態的人深怕無知仍戰戰競競接近一切,子曰:「知之者不如好知者,好知者不如樂之者。」,身處當下比起記住當下更有價值。

我們仍然可以找出更多方法去分辨開放與封閉的心態差異,但不代表有開放心態的人都會符合上述條件,這些只是分辨的一些方法而已,不過至少可以知道採取封閉心態處理障礙與接受挑戰,顯然很難達到不斷學習、進步,甚至由衷面對生活。

那天看到李開復在訪談中討論為什麼公司無法留住一流人才,一流公司雇的是一流的人,所以當一個二流的人進入你的公司,就意味著你的公司開始往三流走了。因為一流的人是有自信的,覺得你這方面比我强,我别的方面可能比你强。但是二流的人是沒有自信的,他要找一些軟弱、管得住、不敢挑戰他權威的人,所以三流的人再進公司,基本就沒戲了。這不就是採取開放與封閉心態的差異嗎,造成的落差之大會超乎你想像,我絕對不會說台灣很多公司都是如此的話,因為這種現象很難從統計數據的角度去觀察,沒依沒據講話沒人信,但你可以觀察、感受,甚至享受其中,那麼接下來,就換你選擇用甚麼樣的方式回應。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