螞蟻金服的「相互保」

最近螞蟻金服和信美相互(前者為主要發起者)推出一個名為「相互保」的團體重症疾病保險,由於加入人數快速成長,目前達到1,000萬成員,所以引起比較多關注,甚至有顛覆傳統保險業的說法。

合作門檻:芝麻信用650分以上,意味著必須是螞蟻會員,出生30天到59周歲,60歲以上即不合作,且符合健康告知條件。

合作保障:癌症與99種重大疾病,39歲以下最高賠30萬,40-59歲最高賠10萬。

「相互保」特點:有出險再分攤費用,也就是先保障後分攤,強調0元加入,運行初期每個案例分攤不超過1毛錢,並可隨時退保,每個月會公告兩次出險次數與分攤費用。

「相互保」是團體保險,很容易被產品名稱中的「相互」兩個字誤解為相互保險,前者是以群體分類的一種保險,像是軍保或公司團保等,後者是保險營運模式的其中一種,其他兩種分別為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。

透過舉例了解一下。假設有一出險案例,賠償30萬,代表只要成員人數超過300萬,每位成員分攤費用就不會超過1毛錢,所以投保規則中寫明,參保人數連續3個月不足330萬存在停售可能,多出來的30萬人數跟產品協議中規定螞蟻金服收取10%管理費有關。

我們拓展一下,假設某一期的成員人數為500萬,假設罹癌率0.01%,有500個出險案例,最高賠償總額為1.2億元,相當於平均賠償24萬,加上協議中規定螞蟻金服收取10%管理費,也就是1,200萬元。代表500萬人平均分攤13.2億元,每人當期扣除保費為26.4元。

以下整理幾點問題與心得:

核保問題

傳統保險公司基本上都要派員核保,核保是控制風險的一環,控制風險就可以降低理賠機率,不過「相互保」是有出險再跟你收10%管理費,也就是報險率越高,保險公司賺越多,那核保的動力就喪失了。

保費定價

各種重大疾病與癌症的發生率、死亡率,都需要透過精算假設計算,這些假設是有統一參考標準的,所以會按照不同情況收取不同保費,但是透過平均分攤保費,就是假設風險均一,明顯不合理,保險公司的營運風險會加大。

逆選擇

只要你是螞蟻會員,而且芝麻信用650分以上就可以加入,650分以上代表消費行為具有良好的一致性,不代表大家的健康風險一致,很有可能吸引很多高風險的人加入,和保費定價一樣,保險公司的營運風險會加大。

道德風險

只要透過上傳診斷書就可以獲得理賠,會有很大的作弊空間。

正常來說,年紀越大發生重大疾病或是罹癌的機率比較高,基於保費分攤,「相互保」等於是用39歲以下年輕人人的錢去支應40歲以上的中壯年人的不確定性,簡直是褥年輕人的羊毛;換個角度想,越健康的人繳交的保費越多,這是很大的問題。

聽起來「相互保」有很多問題,但是,我認為這件事不單純,畢竟存在即合理。站在螞蟻金服的角度想,我要滿足消費者去做疊加效應,也就是說這個產品是為了消費者去做加值服務,而不是真的要賺錢,更多是為了提供消費者一個保障。另外,信美相互預估每人每年保費大約100多元,這跟互聯網流量獲取成本沒有相差太多,或許有人因此開通螞蟻金服會員,流量就會進入阿里體系,也算是一種獲取流量的方式。

最後,我認為要顛覆傳統保險業實在不是簡單的事,光是上述的問題外,最高理賠30萬元,老一點的理賠10萬元,其實遠遠不夠支應要付出的,所以真的想要有保障,基本上還是以傳統保單為主會比較好。

發表留言